李敖 - 聰明的機會主義者(二)

李敖的問題在哪裡?在於他是個有名的作家,他的個人風格所產生的上行下效現象,對台灣的影響深遠,而這個影響,負面大於正面。

東漢馬援在告誡他的侄兒子的信裡說:

「吾欲汝曹聞人過失,如聞父母之名,耳可得聞,口不可得言也。好論議人長短,妄是非正法,此吾所大惡也,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。」

馬援告誡他的侄子,聽到別人的錯時,要像聽到父母的名字一樣,不能講出來。
很多人搞不清楚,馬援的焦慮並不在於不能說人過失,而在於年青人崇拜偶像的模仿心理,年青人心智還不成熟時,萬一模仿錯了,可就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所以他說:

「龍伯高敦厚周慎,口無擇言,謙約節儉,廉公有威,吾愛之重之,願汝曹效之。杜季良豪俠好義,憂人之憂,樂人之樂,清濁無所失,父喪致客,數郡畢至,吾愛之重之,不願汝曹效也。效伯高不得,猶為謹敕之士,所謂刻鵠不成尚類鶩者也。效季良不得,陷為天下輕薄子,所謂畫虎不成反類狗者也。」

看到這裡,各位當可以恍然大悟,台灣現在的政治口水戰爭,朝野互罵;狗仔八卦文化,互揭瘡疤,始作俑者不就是李敖?

李敖有學問,罵人也許有道理,但是,一般人學李敖的學問很難,學他罵人,那就太容易了,這就叫畫虎不成反類狗,於是,大家競相用最不道德的方式來要求別人的最高道德。
台灣有今天的亂像,他該不該負責?

黃庭堅記陶淵明的《解疑》,說道:

昔陶淵明為彭澤令,遣一力助其子之耕耘,告之曰:「此亦人子也,善遇之。」。此所謂臨人而有父母之心者也。夫臨人而無父母之心,是豈人也哉,是豈人也哉!

所謂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,不就是這種「此亦人子也」,溫良敦厚的共同情感嗎?
從馬援到韓愈,從陶淵明到鄭板橋,二千年來史不絕書,而像李敖這種用尖酸刻薄的言語來興風作浪者,何時竟然成為主流?

就說他瞧不起的連戰和魯迅好了。
魯迅的自嘲詩云:

「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爲孺子牛」,「橫眉」,是對比他強大的勢力不假顏色,這叫「金剛怒目」;「俯首」,是對比他弱勢的族群甘於示弱,這才叫「菩薩低眉」。

惟強者方能示弱,而李敖對一個比他年輕18歲的胡茵夢,口誅筆伐25年,他能稱為強者嗎?還是只是在掩飾自己的罩門?
他不止充滿知識的傲慢,還充滿了大男人沙豬的傲慢,歧視著不如他的普羅大眾,為何被他歧視的大眾還要為他叫好?這正印證了”群眾是盲目”的嗎?既然是盲目的,在還沒有培養獨立的思考能力之前,又如何能學他玩起自由主義?
[閱讀下一頁]

Facebook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