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敢擁抱改變,機運自然水到渠成

iThome專訪張盛舒

計畫總趕不上變化,當轉變的時刻出現,禧達康資訊董事長張盛舒認為,調整自己面對時的態度,把過程當成一種學習,累積自己的經歷,這將是一個很過癮的人生。

禧達康資訊董事長張盛舒之所以投入命理網站的經營,他認為不只是出於興趣,主要是基於在職場上所累積的IT工作背景和網路應用觀察,促使他走出一條不同的路。

用下棋和軟體開發換業績
非資訊科系出身的他,機緣巧合的情況下接觸了Apple II,退伍後開始將這些程式碼撰寫的方式和過程寫成文章,投到當時的第三波電腦雜誌,結果被刊登出來,並成為雜誌專欄的長期作者。靠著寫軟體方面的文章,張盛舒得到稿費,後來進入宏碁電腦工作後,還應邀參加由應昌棋圍棋教育基金會與宏碁主辦、第三波協辦的第一屆世界電腦圍棋大賽。

正因為電視轉播及媒體報導這次圍棋軟體設計賽,讓他聲名大噪,而他剛好負責金融機構業務,由於當時銀行裡很多人喜歡下棋,讓他得以靠下棋拓展人脈和業績。

白天在公司做業務,然而張盛舒對開發軟體興趣一直很濃厚,晚上他就把時間花在想寫的程式上,不斷替自己的技術底子扎根。開始將算命與IT結合,是因為一家壽險公司的電腦採購案需求,他寫了一套紫微斗數的算命軟體相送,爭取客戶的意願。這次經驗啟發了他對算命E化的看法。因為壽險從業人員可以利用這套附贈的軟體,能夠間接完成很多生意-透過這樣的附加服務,增加買賣雙方的互動,增進保險的成交率。

回顧當時,張盛舒表示那套軟體並不夠成熟,但客戶居然可以用這套軟體去做更多業績,讓他意識到命理不只是算算命而已,還可以這樣子運用在商場人際關係上。雖然軟體免費奉送給客戶,卻形成了非常特別的模式,客戶、公司和張盛舒皆能各取所需。

這套算命軟體也讓他在同業裡面闖出名氣。很多客戶找上門的動機不是買電腦,而是算命。唸書時期對命理的興趣,透過後來培養的程式開發技能,居然開始轉化為「民間專業」。就像下棋一樣,外務雖變多,還是幫公司賣了不少電腦,正規的工作績效一樣很優秀。

體會「順著天賦做事,逆著個性做人」的道理
工作「表裡不一」讓張盛舒打定主意想轉換跑道,當真正的IT技術人員。寫軟體雖然是一路摸索,他越深入就越感興趣。雖然已經升到公司的業務主管,往往都靠幫客戶算命、下棋、甚至幫忙寫軟體來換取業績,何不乾脆以此為業呢?他最後決定到迪吉多電腦去當一個「純」技術人員。

丟掉業務埋首於程式開發與系統整合,張盛舒很開心,可是兩年後,上天還是要他回頭當業務,公司宣布各部門都要想辦法自己謀生,技術部門也不例外,老闆看到張盛舒曾擔任過業務員的職務,於是要他回頭負責對外行銷。他心裡很不滿,因為這和當初承諾的不一樣:絕不當管理者和業務,只當技術人員。現在卻變調了。

就像很多技術人員一樣,他不喜與人交際,而在電腦前寫一天一夜的程式卻很樂此不疲。經過仔細考慮,他還是想通了。因為不管自己的興趣如何,自己過去所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本身就是一種Know How了,假如徹底丟掉這些,其他競爭者難道同樣會拋除這些優勢不用嗎?對老闆而言,他們也會覺得既然有這樣的經驗,當然要好好善用。

張盛舒體認到,每個人都想追求想做的事情,然而勉強自己努力去做一些不合乎習慣的事情,反而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結果。

時不我與早退場,反倒躲過SI大退潮
1995與1996年之間,迪吉多賣給康柏電腦,張盛舒就跟隨老闆的腳步創立了捷鴻資訊,依舊走老本行,開發郵局、銀行和中華電信等單位的B2B大型封閉式系統,因為規畫公文自動化系統的緣故,他開始注意到透過網際網路傳輸公文,可以節省很多成本,減少重複印發,這類型的企業應用,也就是後來所謂的Intranet。

當.COM最火熱的時候,擔任捷鴻董事兼總經理的張盛舒,卻因為對公司的願景、經營理念與大股東不同,只得離開捷鴻。當時他很失意,覺得中國的生活消費較低,甚至躲到父親老家鄉湖南準備退休,然而鄉親們卻以為他衣錦榮歸,準備長期留在當地投資,於是他只好又回到臺灣重新尋找機會,準備東山再起。

西元2000年張盛舒創立禧達康的時候,正好遇到.COM開始泡沫化,但他有信心不被拖下水。他認為網際網路和資訊界以往的發展,無太大差別,應用需求幾乎都是固定的,不同的只是平臺,就像英特爾和微軟必須不斷推出新的處理器和作業系統版本,如果這些執行應用的平臺不持續推陳出新,產生重新建置與開發的需求,會影響整個IT產業供應無法循環。

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,那麼該提供哪些產品或服務呢?張盛舒出於本能地想到過去擅長的B2B系統,當時一家貿易公司願意出資兩億,和他們一起做交易系統,他很擔心公司沒辦法獲利。除了系統難度外,營運獲利模式能不能有收入也大有問題,當對方提供越多資金,後續越難處理,而且只要股東一收手不支持,公司經營上就會立即產生危機。他說假如自己才剛進業界,即使擔心這些狀況可能發生,恐怕還是很難抵抗這筆資金的誘惑。他最後還是選擇拒絕,用自己的錢開公司專營網路事業,同時再找其他電子商務業者來談投資的問題。

透過一些宏碁老同事的引介,張盛舒終於確定了B2B不可行,專心開始進行將紫微斗數網路化的工作,也就是科技紫微網。這並不是單純因為張盛舒對命理很了解,而是他一開始就從使用者付費的角度開始思考,他們發現命理本質上就是一種可收錢的Content,當所有的網路公司體認到收費才能穩健經營的道理,早就為時已晚。畢竟只靠「Content is Free」的口號,不誘導使用者養成付費習慣,到頭來只是白白燒光股東的投資。

2000年以後由盛而衰的,還包括系統整合廠商,很多朋友常以羨慕的口吻問張盛舒,當初怎麼知道要急流勇退、改行作算命?張盛舒卻告訴他們命運使然,不由得他預先想什麼規畫,因為計畫總趕不上變化,關鍵在於當變化來臨時採取面對的態度,然後把過程當成一種學習,累積自己的經歷,這將是一個很過癮的人生。

微利時代仍然充滿轉機
很多IT人四顧茫然,張盛舒認為這是IT自己害了自己的緣故。
IT技術的演進造成了量變與質變,搭上全球化現象後,許多資訊變得更加透明,想賺到錢,你必須要提供更高的價值,而這些卻多半不是來自技術。現在程式開發本身不困難,微軟這些IT大廠為了要賺錢,把技術弄得越來越簡單,導致IT人的價值日漸降低。IT、系統整合廠商、網路公司過去能很優渥,就因為公司有暴利才有錢付給工程師薪水,當企業走向微利時代,對於常帶有藝術家性格的工程師,除了沒辦法靠掌握深奧的技術得到成就感,面對績效掛帥的商業環境一定會產生很多矛盾。
在張盛舒的觀察中,每個IT人雖然抱怨工作環境變惡劣,卻又認為工作很穩定,不想改變,所以常死到臨頭時才覺悟,根本來不及轉換跑道。他說,如果不是被迫,怎麼可能會離開原來的事業呢?但懂得命理,讓他得以靜下心來,坦然面對變化不害怕。

Facebook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