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改沉思錄-科技紫微觀點

李遠哲在教改沉思錄中,提及下面一段故事。

“大約是去年春節過後,我收到一位高中家長的來信。信末提到一件事,讓我感歎難過了好一陣子。有一位著名女子高級中學的學生,功課非常優異,因為喜歡物理,讀大學時希望選擇物理系,但她的母親則對她另有期待,要她去參加醫學系的甄試。這位女同學也很坦誠,在推甄面試時,向主持面試的教授坦言是被迫來參加甄試的,因為醫學系不是她的最高志願。

推甄沒被錄取,她參加聯招,考取了一家很不錯的私立醫學大學的醫學系,但她的母親卻不以此為滿足,又要她重考,希望她能考上著名公立大學的醫學系。沒想到開學不久,這位女同學開始精神恍惚,最後還得接受精神科醫師的精神狀態評估。

像這樣的例子過去時有所聞。天下父母心,誰不期盼子女將來能夠擁有較好的物質生活?誰不希望他們一生幸福快樂?只不過有時候父母可能並不瞭解子女想要的幸福快樂是什麼。值得欣慰的是,隨著社會日漸開放,社會價值漸趨多元,據台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告訴我,由於類似的壓力而需要精神科醫師幫忙的年輕人已經減少了很多。

我不忍追問這位女同學的現況,我多麼希望她能夠順利渡過難關,但結局有可能是:我們未必培養了一位優秀的醫師,卻可能失去了一位很有希望的物理學家!

這件事涉及社會觀念的問題,而社會觀念往往又受制於社會的價值取向。民國八十三年我參與教育改革的工作,當時即深深體會到,改革除了體制的改進外,最後必須面對的終究還是社會觀念和社會價值的問題。"

李遠哲的感嘆錯了!因為這個故事的關鍵並不在教改,而在於父母對子女的天賦認知,以及子女對父母的期望問題,如果不透過合參紫微命盤來互相了解,最後還是無解,同樣的故事還是會繼續發生。看過我的造命書的人就知道,我自己也是這樣的過來人,大學想讀文學,父母卻希望我讀醫,最後讀了理科,因為志趣不合,大學四年,過的非常憂鬱,也導致最後被學校退學,沒有畢業。

這幾年,我同樣也看過非常多的案例,父母與子女,在升學時的理想與現實之間掙扎,各自痛苦不已。

一個媽媽來看我,憂心忡忡,說兒子沒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醫科,只考上第二志願,非常痛苦,怎麼辦?
我看了兩個人的命盤,說:"妳的兒子不喜歡讀醫,一定是妳要求的,對不對?"。她嚇了一跳,說:"你怎麼知道?"。我繼續說:"他不是因為沒考上第一志願而痛苦,是妳逼他重考而痛苦;你兒子說,如果妳叫她重考,他就不讀醫科,所以你們兩人現在關係非常惡劣。"。

她簡直崇拜極了,因為,我用命盤就揭開了她虛假的詞令,直指到她與兒子之間真正的問題。如果不從命盤來看,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讓她說出心裡的話?才不會誤判形勢,給了錯誤的忠告?

在過度競爭的現代社會裡,父母永遠焦慮子女是否做出了錯誤的選擇。
但父母為子女做出選擇以後,會更焦慮自己是否替子女做出錯誤的選擇?
父母一定要順著子女的興趣去讓他自由發展嗎?
子女的興趣就一定是他的天賦嗎?
何時子女才會成熟到能決定自己的未來?
父母替子女規劃未來有錯嗎?
如果錯,怎麼樣才能讓他做到對呢?

人是寧可快樂而不要競爭力?還是要有競爭力而寧可不快樂?你去問每一個人,不止答案都不同,而且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點裡,會給你不同的答案。教改的目的,到底是希望學生更快樂?還是希望家長更快樂?到底希望他們學習一技之長?還是學習人生的意義?教改如果沒有針對這些關鍵問題來思考,則教改的結果只可能會讓教師更加焦慮,讓父母無所適從,讓子女有一個做不好的藉口來逃避。

來研究紫微吧!答案就在你的命盤裡!

Facebook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