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,剋,與桃花(1)

孤,剋,與桃花(1)

命理,可信嗎?
許多所謂的算命師,最喜歡鐵口直斷的就是孤剋與桃花了,準不準是一回事,看到消費者或臉色凝重,或眼帶淚痕,則心裡暗笑; “雖不中亦不遠矣"! 如果消費者滿臉狐疑,或甚至勃然大怒,則好一點的說法是因為祖上積德,或後天行善有以致之; 惡劣一點的,就說是時候未到,不然就是時辰不準,反正是醫死人不償命,講話不必負刑事責任,大不了下次別碰面。有多少人被這些說法影響深遠? 沒有人真正統計過,但是絕對佔台灣人口比例很高,因為很多傳統家庭在小孩一出生時就去批了一張命書,"剋父剋母,趕快過房拜繼"、"命帶桃花,三嫁而尤不止"、……尤其是女姓,在還無法獨立思考判斷的小時候聽到這些話,對心理有多大的打擊? 對父母的影響(尤其是母親)又有多大?殊不知,翻開紫微斗數(或是其它術數,紫微斗數還算是客氣的)的說明,桃花星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10顆,孤剋星更多了,排列之後塞進12個宮位的結果是,"人生何處不相逢? 落花時節又逢君",根本沒有人避得開它的侵襲。

怕它不如面對它!
所以很多人把命理視為拒絕往來戶,"Out of sight,Out of mind",大聲疾呼"迷信"、"妖言惑眾";問題是,命理早已溶入中國人的生活之中,是一種生命哲學的反映;人不可能離群索居,你不信,還有別人信,怎麼辦?我再三強調,如果中國古時候重視科學,有理則學的概念、運用方法論、有系統的研究,紫微斗數不會發展成現在的樣子,而會變成世界最早的人類學及行為心理學,連潛意識的研究都有了;但是現在,我們必須從一大堆古書(絕大部份是錯誤的推論及誇大的宣傳)中找到紫微斗數真正的實用價值。好有一比,就像金庸小說中俠客島上的俠客行武功一樣,所有的注釋都在引人誤入歧途,只有石破天這樣的反樸歸真,才能穿越文字障,直取精華,其他的人只能"白首太玄經"了。 附帶說一句,太玄經的作者揚雄先生,就是漢朝時貶抑科學的大文學家,所謂"通天地人謂之儒,通天地而不通人謂之伎"是也。

盡信書不如無書-重新認識孤與剋
所以我們在現代紫微講堂DVD中,搜集古來各家說法,各位可以當作工具書使用參考,再與本站陸續推出的"世說新解"比較,就可以知道,誤差在哪裡了! 切記,讀這些古說一定要像張無忌學太極劍一樣,讀完就忘,記住反而就入了局,跳不出來了。紫微斗數發明的背景是封建時代的中國,"民可以由之,不可以知之"的時代,當基本教育不普及的時候,愚民政策是最好的管理模式,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,舉頭三尺有神明是最好的道德約束方式;在紫微斗數的解釋裡,就充滿了宿命論的觀點,及邏輯上的誤繆推論;從現代的觀念而言,孤,剋,桃花所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:

孤,代表的是個性不喜與人來往、喜歡安靜、有些自閉、也有些高傲,所以如果碰到的六親個性不同,就很容易有衝突、或離群索居、或不愛溝通;往好的一面而言,他追求生命、真理的行為及實踐模式不見容於當世,親人或朋友。許多先知,發明家,開路先鋒都具有這樣的特質。

剋,代表的是行為個性與思考模式與六親或別人差異極大,在管理或溝通上都有極大的困擾,尤其封建時代,言行定於一尊,父母更無法接受容易"突鎚"的子女,古人"易子而教",反而容易教導,所以刑剋六親宜過繼在教育理論是有道理的,卻不能曲解發展成剋六親不死即殘; 而夫妻的刑剋問題更大,不是簡單一句話就能說明;理論上,能當夫妻,總是因為有互相吸引的地方及能力,但是卻不表示能忍受對方的所作所為,會剋的人一般都是個性較為強硬,不喜溝通,或是要求完美,不善調適,或是性格柔弱,隨遇而安,各種個性的相處造成不同的處理模式,都會發生"白頭如新,傾蓋如故"的可能; 所以,剋,簡單講,可以說是互相欣賞對方的能力,卻無法接受對方的行為態度及思考模式。 要注意的是,六親是與生俱來的,不能替換,夫妻卻不一定;古書常說,某某命宜晚婚,指的就是晚婚可以讓人生閱歷更多,思考更成熟,基本條件更豐富,減低很多因一時衝動而造成的悲劇; 尤其是一些感情豐富或個性衝動的命格,更容易因為某些單一事件而倏離倏合,害苦的不只是自己,還包括相關的其他人,用"剋"來限制及規範是最簡單的辦法。

Facebook留言